綜合驗光儀的常規操作步驟及常用功能
> >
> > 一、 準備程序
> > (1)、視孔片回“0”位。
> > (2)、調整垂直平衡,使視孔透鏡光學中心與被測眼雙眼瞳孔中心垂直向對齊,通常為游標氣泡居中。
> > (3)、調整光心距,使視孔透鏡光學中心點與被測眼中心水平向對齊。
> > (4)、調整鏡眼距,在距離雙側鏡眼距讀窗處觀察雙眼眼角膜前頂點位置,旋動額托手輪,若被測眼角膜前頂點在讀窗的長線相切,那么鏡眼距為12mm, 通常為12 mm,后每刻度為1 mm為加或減鏡眼距。
> > (5)、調整前傾度,標準位前傾12º。也可垂直,影響不大!
> > 二、 內置輔鏡的功能簡略介紹
> > (1)、0:平光片。
> > (2)、OC:遮蓋片,用于遮蓋被測者單個的眼睛。
> > (3)、R:檢影鏡片,通常為+1.50DS或+2.00DS透鏡,用于檢影工作,距離67cm或50cm的檢測。
> > (4)、PH:1 mm直徑小孔鏡片(******片):用于排除非屈光性不正確視力。
> > (5)、P:右眼為135º偏振濾鏡,左眼為45º偏振路濾鏡,兩眼同時使用,用于驗證雙眼矯正試片的屈光焦量是否平衡,檢測隱斜視,固視差異,影象不等和立體視覺等。
> > (6)、RL:紅色濾鏡,用于檢測雙眼同時視功能,融合功能及隱斜視。
> > (7)、GL:綠色濾鏡,與紅色鏡功能一樣,需同時使用。
> > (8)、±0.50:0.50交叉柱鏡,一般用于遠用球鏡試片焦度的檢測和老視檢測。
> > (9)、+.12:+0.12的球鏡,用于球鏡12度一跳。
> > (10)、RMH:紅色水平馬氏桿透鏡,用于檢測水平向隱斜視。
> > (11)、RMV:紅色垂直馬氏桿透鏡,用于檢測垂直向隱斜視。
> > (12)、WMH:無色水平馬氏桿透鏡,功能和紅色水平馬氏桿透鏡一樣。
> > (13)、WMV:無色垂直馬氏桿透鏡,功能和紅色垂直馬氏桿透鏡一樣。
> > (14)、6△U:6底朝上三棱鏡:與旋轉棱鏡配合檢測遠水平向隱斜視,進水平向斜視角及AC/A。
> > (15)、10△I:10底朝內三棱鏡,與旋轉棱鏡配合檢測遠垂直向隱斜視,近垂直向隱斜視角。
> > (16)、?:十字鏡片,一般用來排除被測眼眼位異常。
> > 三、 霧視法
> > 定義:霧視法的作用是讓被測眼緩解睫狀肌的調節力,注視眼被迫逐步放松原有的調節張力,從而最大限度的減少調節張力對屈光測定的干擾。
> > 操作步驟:
> > (1)、在以知注視眼的客觀測定的焦度時,投0.8?1.0視標,確認雙眼矯正視力接近1.0或更好。
> > (2)、投0.3或0.5視標
> > (3)、近視眼以-0.25為梯度逐步減少視孔負球鏡焦度,遠視眼以+0.25的梯度逐步增加視孔正球鏡焦度,直至被測眼看視標感到模糊狀態,囑被測眼努力注視視標3?5分鐘。
> > 四、 紅綠對比的檢測功能。
> > 定義;紅綠對比是用其色像差來對屈光患者的一種檢測方式,原理是紅色的色像波長,在視網膜后方聚焦,綠色則波長短,聚焦于視網膜前,2者離視網膜是距離相同,正視眼看紅率為一樣清。所以在屈光不正是情況下就有色像差,近視患者看紅色的底色清,就為欠矯;綠色的底色清則為過矯。遠視相反。紅綠對比適用于兒童,對色盲患者效果不影響。
> > 五、 雙眼平衡檢測法,也稱分視法。
> > 定義:分視法一般分二種,一為棱鏡分視法,二為偏振分視法。分視法的應用是在基本確定雙眼視力達到矯正狀態,為更一步確定雙眼視物無一清一糊。適用于雙眼不存在主輔眼之分者。對單眼弱視,雙眼明顯分主輔眼者不可用。
> > A:棱鏡分視法。
> > (1)、投斑點狀視標。
> > (2)、將旋轉棱鏡置于雙眼視孔,旋轉棱鏡外環,使旋轉棱鏡“0”位成水平,調整棱鏡量,一般為3個棱鏡度。
> > (3)、囑被測眼注視視標(注視眼可看到上下2個視標),比較上面視標和下面視標的清晰度。
> > (4)、若上下視標不一樣清,近視眼以-0.25的梯度逐步減看得清楚點的那只眼(棱鏡量是向下的話看到的視標朝上),遠視眼以+0.25的梯度逐步加不清楚的那只眼,直至被測眼看到上下視標一樣清。
> > B:偏振分視法
> > (1)、投偏振雙眼平衡檢測視標。(一般為2行??3行是數字視標)
> > (2)、雙眼預置偏振片,一般右眼為135º,左眼為45º。
> > (3)、囑被測眼注視視標,問其上面的視標清還是下面的視標清,如上面清,近視眼減看得清是一只眼的負球鏡,(右眼偏振片135º時看到上方視標)遠視眼則加看得模糊一點的眼的正球鏡。直至雙眼同時看上下方視標一樣清為止。
> > 六、 交叉柱鏡±0.50的運用。
> > 交叉柱鏡±0.50一般用于老視的檢測,配合近用交叉視標,雙眼同時預置±0.50 的鏡片同時看。具體操作如下:
> > (1)、在已知被測眼的客觀度數的情況下,投近用交叉視標。
> > (2)、囑被測眼看橫向的錢還是豎向的線清晰。
> > (3)、如橫清,證明欠矯,豎向清,則過矯。直至被測眼感覺2者一樣清為止。
> > 七、 散光的檢測
> > (1)、遮蓋左眼。
> > (2)、A:在沒有客觀度數的情況下:
> > 1、 投放“0.3”視標,用第三節的霧視法進行操作,完畢之后。投“0.6”視標,將右眼球鏡試片逐步遞增-0.25DS,(遠視逐步遞增+0.25DS),直至被測眼恰能看清“0.6”視標。
> > 2、 用紅綠對比檢測功能,(第四節)使被測眼看紅綠的底色一致。
> > 3、 投散光軸視標,囑被測者指出清晰的標線方位。(6?12直線為180º,一條的直線中有2個數字,以它的小數字乘以30得到柱鏡的軸位)旋動柱鏡試片的軸向手輪,暫確定試片軸向,柱鏡以-0.25DC的梯度逐步增加,直至散光軸視標各射線清晰度一致。
> > B:在已有客觀度數的情況下:
> > 1、 預置客觀度數試片,用紅綠對比檢測功能,(第四節)使被測眼看紅綠的底色一致。
> > (3)、定軸:
> > 1、投斑點狀視標,將交叉柱鏡置于右視孔前,旋轉交叉柱鏡外環,使手輪軸與柱鏡試片軸向重合。
> > 2、綜合驗光儀的常規操作步驟及常用功能
> >
> > 一、 準備程序
> > (1)、視孔片回“0”位。
> > (2)、調整垂直平衡,使視孔透鏡光學中心與被測眼雙眼瞳孔中心垂直向對齊,通常為游標氣泡居中。
> > (3)、調整光心距,使視孔透鏡光學中心點與被測眼中心水平向對齊。
> > (4)、調整鏡眼距,在距離雙側鏡眼距讀窗處觀察雙眼眼角膜前頂點位置,旋動額托手輪,若被測眼角膜前頂點在讀窗的長線相切,那么鏡眼距為12mm, 通常為12 mm,后每刻度為1 mm為加或減鏡眼距。
> > (5)、調整前傾度,標準位前傾12º。也可垂直,影響不大!
> > 二、 內置輔鏡的功能簡略介紹
> > (1)、0:平光片。
> > (2)、OC:遮蓋片,用于遮蓋被測者單個的眼睛。
> > (3)、R:檢影鏡片,通常為+1.50DS或+2.00DS透鏡,用于檢影工作,距離67cm或50cm的檢測。
> > (4)、PH:1 mm直徑小孔鏡片(******片):用于排除非屈光性不正確視力。
> > (5)、P:右眼為135º偏振濾鏡,左眼為45º偏振路濾鏡,兩眼同時使用,用于驗證雙眼矯正試片的屈光焦量是否平衡,檢測隱斜視,固視差異,影象不等和立體視覺等。
> > (6)、RL:紅色濾鏡,用于檢測雙眼同時視功能,融合功能及隱斜視。
> > (7)、GL:綠色濾鏡,與紅色鏡功能一樣,需同時使用。
> > (8)、±0.50:0.50交叉柱鏡,一般用于遠用球鏡試片焦度的檢測和老視檢測。
> > (9)、+.12:+0.12的球鏡,用于球鏡12度一跳。
> > (10)、RMH:紅色水平馬氏桿透鏡,用于檢測水平向隱斜視。
> > (11)、RMV:紅色垂直馬氏桿透鏡,用于檢測垂直向隱斜視。
> > (12)、WMH:無色水平馬氏桿透鏡,功能和紅色水平馬氏桿透鏡一樣。
> > (13)、WMV:無色垂直馬氏桿透鏡,功能和紅色垂直馬氏桿透鏡一樣。
> > (14)、6△U:6底朝上三棱鏡:與旋轉棱鏡配合檢測遠水平向隱斜視,進水平向斜視角及AC/A。
> > (15)、10△I:10底朝內三棱鏡,與旋轉棱鏡配合檢測遠垂直向隱斜視,近垂直向隱斜視角。
> > (16)、?:十字鏡片,一般用來排除被測眼眼位異常。
> > 三、 霧視法
> > 定義:霧視法的作用是讓被測眼緩解睫狀肌的調節力,注視眼被迫逐步放松原有的調節張力,從而最大限度的減少調節張力對屈光測定的干擾。
> > 操作步驟:
> > (1)、在以知注視眼的客觀測定的焦度時,投0.8?1.0視標,確認雙眼矯正視力接近1.0或更好。
> > (2)、投0.3或0.5視標
> > (3)、近視眼以-0.25為梯度逐步減少視孔負球鏡焦度,遠視眼以+0.25的梯度逐步增加視孔正球鏡焦度,直至被測眼看視標感到模糊狀態,囑被測眼努力注視視標3?5分鐘。
> > 四、 紅綠對比的檢測功能。
> > 定義;紅綠對比是用其色像差來對屈光患者的一種檢測方式,原理是紅色的色像波長,在視網膜后方聚焦,綠色則波長短,聚焦于視網膜前,2者離視網膜是距離相同,正視眼看紅率為一樣清。所以在屈光不正是情況下就有色像差,近視患者看紅色的底色清,就為欠矯;綠色的底色清則為過矯。遠視相反。紅綠對比適用于兒童,對色盲患者效果不影響。
> > 五、 雙眼平衡檢測法,也稱分視法。
> > 定義:分視法一般分二種,一為棱鏡分視法,二為偏振分視法。分視法的應用是在基本確定雙眼視力達到矯正狀態,為更一步確定雙眼視物無一清一糊。適用于雙眼不存在主輔眼之分者。對單眼弱視,雙眼明顯分主輔眼者不可用。
> > A:棱鏡分視法。
> > (1)、投斑點狀視標。
> > (2)、將旋轉棱鏡置于雙眼視孔,旋轉棱鏡外環,使旋轉棱鏡“0”位成水平,調整棱鏡量,一般為3個棱鏡度。
> > (3)、囑被測眼注視視標(注視眼可看到上下2個視標),比較上面視標和下面視標的清晰度。
> > (4)、若上下視標不一樣清,近視眼以-0.25的梯度逐步減看得清楚點的那只眼(棱鏡量是向下的話看到的視標朝上),遠視眼以+0.25的梯度逐步加不清楚的那只眼,直至被測眼看到上下視標一樣清。
> > B:偏振分視法
> > (1)、投偏振雙眼平衡檢測視標。(一般為2行??3行是數字視標)
> > (2)、雙眼預置偏振片,一般右眼為135º,左眼為45º。
> > (3)、囑被測眼注視視標,問其上面的視標清還是下面的視標清,如上面清,近視眼減看得清是一只眼的負球鏡,(右眼偏振片135º時看到上方視標)遠視眼則加看得模糊一點的眼的正球鏡。直至雙眼同時看上下方視標一樣清為止。
> > 六、 交叉柱鏡±0.50的運用。
> > 交叉柱鏡±0.50一般用于老視的檢測,配合近用交叉視標,雙眼同時預置±0.50 的鏡片同時看。具體操作如下:
> > (1)、在已知被測眼的客觀度數的情況下,投近用交叉視標。
> > (2)、囑被測眼看橫向的錢還是豎向的線清晰。
> > (3)、如橫清,證明欠矯,豎向清,則過矯。直至被測眼感覺2者一樣清為止。
> > 七、 散光的檢測
> > (1)、遮蓋左眼。
> > (2)、A:在沒有客觀度數的情況下:
> > 1、 投放“0.3”視標,用第三節的霧視法進行操作,完畢之后。投“0.6”視標,將右眼球鏡試片逐步遞增-0.25DS,(遠視逐步遞增+0.25DS),直至被測眼恰能看清“0.6”視標。
> > 2、 用紅綠對比檢測功能,(第四節)使被測眼看紅綠的底色一致。
> > 3、 投散光軸視標,囑被測者指出清晰的標線方位。(6?12直線為180º,一條的直線中有2個數字,以它的小數字乘以30得到柱鏡的軸位)旋動柱鏡試片的軸向手輪,暫確定試片軸向,柱鏡以-0.25DC的梯度逐步增加,直至散光軸視標各射線清晰度一致。
> > B:在已有客觀度數的情況下:
> > 1、 預置客觀度數試片,用紅綠對比檢測功能,(第四節)使被測眼看紅綠的底色一致。
> > (3)、定軸:
> > 1、投斑點狀視標,將交叉柱鏡置于右視孔前,旋轉交叉柱鏡外環,使手輪軸與柱鏡試片軸向重合。
> > 2、 翻轉交叉柱鏡手輪,囑被測眼觀察前后兩面的清晰度,若兩面的清晰度相同,證明柱鏡軸向無誤,相反,若前后兩面清晰度不同,則有誤。(兩面都有紅點的位置靠近手輪,它們陳相反方向,清楚的一面軸向應向靠近手輪的紅點方向旋轉。)直至兩面一樣清為止。
> > (4)、校焦:
> > 1、 投斑點狀視標,旋轉交叉柱鏡外環,使“P”點軸與柱鏡試片軸向重合。
> > 2、 翻轉交叉柱鏡手輪,囑被測眼觀察前后兩面的清晰度,若兩面的清晰度相同,證明柱鏡焦度無誤,相反,若前后兩面清晰度不同,則有誤。(若紅點在“P”點位置的這一面清楚,則證明柱鏡欠矯,那么柱鏡焦度加-0.50DC,球鏡加+0.25DS,重復上述步驟,直至兩面一樣清;若白點(黑點)在“P”點位置的這一面清楚,證明柱鏡試片過矯,那么柱鏡試片焦度加+0.50DC,球鏡加-0.25DS。重復上述步驟,直至兩面一樣清。
> > 聲明:若柱鏡試片焦度誤矯0.25DC,只需一次調整就可。
> > (5)、用紅綠對比檢測法,(第四節)使被測眼看紅綠一樣清為止
> > (6)、左眼同右眼一樣檢測。
> > (7)、雙眼平衡罰檢測雙眼平衡(第五節)。
> > (8)、投放1.0視標,雙眼同時注視視標,將雙眼同時增加或減少- 0.25DS,直至雙眼恰能看清1.0視標。 翻轉交叉柱鏡手輪,囑被測眼觀察前后兩面的清晰度,若兩面的清晰度相同,證明柱鏡軸向無誤,相反,若前后兩面清晰度不同,則有誤。(兩面都有紅點的位置靠近手輪,它們陳相反方向,清楚的一面軸向應向靠近手輪的紅點方向旋轉。)直至兩面一樣清為止。
> > (4)、校焦:
> > 1、 投斑點狀視標,旋轉交叉柱鏡外環,使“P”點軸與柱鏡試片軸向重合。
> > 2、 翻轉交叉柱鏡手輪,囑被測眼觀察前后兩面的清晰度,若兩面的清晰度相同,證明柱鏡焦度無誤,相反,若前后兩面清晰度不同,則有誤。(若紅點在“P”點位置的這一面清楚,則證明柱鏡欠矯,那么柱鏡焦度加-0.50DC,球鏡加+0.25DS,重復上述步驟,直至兩面一樣清;若白點(黑點)在“P”點位置的這一面清楚,證明柱鏡試片過矯,那么柱鏡試片焦度加+0.50DC,球鏡加-0.25DS。重復上述步驟,直至兩面一樣清。
> > 聲明:若柱鏡試片焦度誤矯0.25DC,只需一次調整就可。
> > (5)、用紅綠對比檢測法,(第四節)使被測眼看紅綠一樣清為止
> > (6)、左眼同右眼一樣檢測。
> > (7)、雙眼平衡罰檢測雙眼平衡(第五節)。
> > (8)、投放1.0視標,雙眼同時注視視標,將雙眼同時增加或減少- 0.25DS,直至雙眼恰能看清1.0視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