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視激光手術發展至今,已經有30多年歷史。從最早的準分子激光(PRK)手術到現代的全飛秒手術(SMILE),不斷地更新和改進,手術朝著更微創、更安全、更快捷的方向發展。而無論是哪種術式,其手術的原理是一致的,都是在眼角膜上進行激光掃描,通過切削中間的角膜基質層,改變其彎曲度達到矯正近視目的,因為角膜基質層為不可再生的組織,所以可以達到穩定的近視矯正效果。
手術發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:
1、準分子激光階段
代表方式有表層手術如PRK、LASEK手術和板層刀做瓣的LASIK手術等。PRK手術在80年代開始應用,它是先用機械方法刮除角膜上皮,之后對上皮下的角膜組織進行準分子激光消融,再戴上隱形眼鏡保護至角膜上皮重新長完整。之后在此手術方案上進行了改進,采用酒精制作上皮瓣或去除上皮的方法稱為LASEK,或用準分子激光來去除角膜上皮的Trans PRK等。表層手術均有著安全、精確、表面無切口的特點,但恢復較慢、用藥時間較長。到90年代,LASIK手術應用以后,因恢復快,用藥時間短很快流行起來。它是用角膜板層刀做個角膜瓣,類似翻書一樣把角膜分開薄薄的一層,再對下面的角膜組織用準分子激光進行消融,之后把角膜瓣蓋回,同樣達到矯正近視目的。
2、半飛秒階段
最早在2001年,飛秒激光應用于眼科近視矯正,也稱為全激光手術,屬于LASIK手術的一種。它的進步在于用飛秒激光代替了原來的角膜刀進行制作角膜瓣,大大降低了刀制瓣的風險和精確度問題,開啟了LASIK手術的“無刀”時代,手術變得更安全、更精準。
3、全飛秒階段
全程只需要飛秒激光即可完成手術,不需要準分子激光了。飛秒激光的特點是可以不需要從表面掃描,直接聚焦到中間的角膜基質層進行掃描,制作一精確的微透鏡。開始,像LASIK手術一樣,全飛秒需要制作一個角膜瓣,掀開后再取出透鏡,也成為大切口全飛秒Flex手術。很快,經過國內眼科專家的努力研究和設備廠家的改進,從2011年開始,微創的SMILE手術率先在國內開展,不用制作角膜瓣,僅需在周邊做2mm切口,將透鏡取出,手術即完成。SMILE手術綜合了前面手術的優點,無瓣更安全,微創恢復更快,效果更穩定。僅需一臺設備,一種激光,手術過程短,術中非常舒適。因為有著較高的安全性、舒適性和穩定性,SMILE手術很快受到近視朋友和眼科醫生的信賴,手術數量和比例也日益提升。